展會信息港展會大全

從古巴比倫到AI時代,地圖是怎么“活”起來的?
來源:互聯(lián)網   發(fā)布日期:2024-09-05 11:48:36   瀏覽:1213次  

導讀:地圖可以疊加各種前沿技術,變成一個數(shù)字化的動態(tài)模型。正是這種包容性,讓地圖能夠一直穿越周期,并且適應周期。 作者|楊知潮 編輯|原 野 微信公眾號:略大參考(ID:hyzibenlun) AI最需要什么? 從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被提出以來,AI幾乎每隔幾年就會成...

從古巴比倫到AI時代,地圖是怎么“活”起來的?

地圖可以疊加各種前沿技術,變成一個數(shù)字化的動態(tài)模型。正是這種包容性,讓地圖能夠一直穿越周期,并且適應周期。

作者|楊知潮

編輯|原野

微信公眾號:略大參考(ID:hyzibenlun)

AI最需要什么?

從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被提出以來,AI幾乎每隔幾年就會成為風口,又每隔幾年被冷落,而每次被冷落的原因幾乎是一致的:缺少需求。

這意味著哪個行業(yè)能夠提供需求,哪個行業(yè)就能在AI的風口之上占據優(yōu)勢位置。而地圖,正在表現(xiàn)出它和AI之間良好的契合度。

近日,高德地圖更新了V15版本,其中包括六大核心功能,通過引入AI等前沿技術,實現(xiàn)了車道級導航、3D立體地圖、無網導航、AI領航員、衛(wèi)星求救、性能提升。其中多項功能均實現(xiàn)了行業(yè)首創(chuàng)甚至是全球領先。

在這些新功能里,生成式AI的對話、視頻渲染、決策等能力,與地圖的視覺化、智能導航、語音交互之間展現(xiàn)了良好的契合度。

地圖為AI提供需求,而AI也將地圖的想象力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,從用戶體驗、到智能駕駛、再到B端的企業(yè)服務,地圖所能做的事情,都比以往更多。高德地圖曾多次表示:我們的工作是做好一張“活地圖”。原因很簡單:世界是活的,地圖也就應該是活的。而AI時代的到來,正在讓“活地圖”從夢想逐漸成為現(xiàn)實。

01 穿越時代的地圖

科技的發(fā)展,總是伴隨著大量工具的淘汰,但歷史超過4500年的地圖,卻穿越了一次次科技周期地圖這種工具,天然適合被科技所改造。

國內現(xiàn)代民用電子地圖的故事開始于世紀之交,GPS等定位系統(tǒng)逐步向民用市場開放,意味著建立在LBS之上的電子地圖有了向大眾普及的可能。2002年3月,中國地圖出版社宣布,國內第一份具有導航功能的電子地圖研制成功。也是同一年,新成立的高德地圖正式進入車載導航領域。

在汽車領域成功的高德,很快迎來了下一個風口:移動化。

2007年,喬布斯發(fā)布了震撼世界的iPhone,開啟移動互聯(lián)網時代,并引發(fā)無數(shù)傳統(tǒng)行業(yè)的變革。自然,其中就包括地圖。2014年,高德被阿里巴巴收購之后進入了增長快車道,在短短三年里突破了5億用戶的里程碑而QuestMobile今年一季度的數(shù)據顯示,高德地圖的月活用戶已經突破8億,僅次于微信和淘寶。

自此,地圖正式進入了移動互聯(lián)時代,由技術變革而帶來的改變,也愈發(fā)增多。

從古巴比倫到AI時代,地圖是怎么“活”起來的?

地圖軟件的普及原因,不止是手機的普及帶來的,更重要的是,地圖所能完成的任務變得越來越多。

在移動互聯(lián)網早期,高德地圖更多是司機群體的駕駛導航工具,但由于智慧城市網絡的發(fā)展,地圖不只可以進行車載導航,還能連接公共交通、步行道、共享單車等設施,成為一體化出行平臺。2019年,高德地圖同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合作,上線了北京交通綠色出行一體化服務平臺,即北京MaaS平臺。今年6月,高德公布的一組數(shù)據顯示,截至2024年3月31日, 高德綠色出行帶動超過5440萬用戶參與。

地圖的契合度不止表現(xiàn)在出行領域,龐大用戶規(guī)模的流量效應與實體經濟數(shù)字能力的提升,使得地圖介入消費成為可能。

最先被改變的當然是與導航最息息相關的打車領域,2021年,高德再次進行品牌升級,進入到了“出門好生活開放服務平臺”的時代。也標志著打車市場進入到了聚合打車時代,如今,高德地圖已經成長為市場前二的打車平臺。

事實證明,無論是對衣食住行,還是前沿技術,地圖的承載能力都是極強的。地圖足夠簡單,只需要點線面就能繪制。地圖也足夠復雜,它可以疊加各種前沿技術,變成一個數(shù)字化的動態(tài)模型。正是這種包容性,讓地圖能夠一直穿越周期,并且適應周期。

02 AI地圖

2022年以后,一場堪比大航海的真正時代變革來臨:AI大模型。

變革很快落在了各種行業(yè),PC和手機搭載NPU,試圖打造AI終端的概念。百度和谷歌以生成式AI代替搜索,以“先革命自己”的方式來防止“被大模型革命”。

而地圖,也沒有錯過這次機遇,并且地圖的需求,與AI的功能之間展現(xiàn)出了良好的契合度。9個月之后,高德地圖V15版本發(fā)布,進一步將前沿技術應用到C端產品之中。

高德本次新版本主要包括六大核心功能:車道級領航、3D立體地圖、AI領航員、衛(wèi)星求救、無網導航、性能提升。其中,車道級領航、3D立體地圖、AI領航員這三項技術,是此次更新中的重磅功能,均在AI的基礎上實現(xiàn)了重大突破。

車道級領航方面,高德地圖V15應用了全球領先時空計算引擎。該技術能夠通過周邊用戶的數(shù)據結果,擺脫傳感器的制約,最終實現(xiàn)感知范圍的擴大,提前預測道路情況。

從古巴比倫到AI時代,地圖是怎么“活”起來的?

眼下,智能駕駛的發(fā)展如火如荼,但無論是40多萬的問界M9,還是20多萬的特斯拉Model 3,都在將智能化能力作為自己的殺手锏。但這種智駕能力更多體現(xiàn)在中高端車型之中,對于中低端車主或者燃油車車主,他們的汽車可能并沒有什么數(shù)字化功能。

而車道級領航最大程度地實現(xiàn)了技術的普惠,即便是車機都沒有的低價燃油車,在這一技術的加持下,也可以擁有智能化的車道級領航功能。這是廣大燃油車車主的剛需。

高德V15的第二項重磅更新來自視覺3D立體地圖。高德地圖應用了獨立研發(fā)的3DGPT地圖技術,在原有的奇境產品上進行了升級,把整張地圖從2D平面變成了立體的3D模型。只需要通過簡單的交互,用戶就能像玩3D游戲一樣穿梭在各個場景之中。

從古巴比倫到AI時代,地圖是怎么“活”起來的?

視覺是高德地圖的主要努力方向之一。比如早在2018年,高德地圖就和OPPO聯(lián)合,推出了國內首個AR步行導航,至今已經成為用戶的主流導航方式。2020年,神經渲染技術開始成為學界熱門。這種僅通過2D信息就能夠呈現(xiàn)復雜三維場景的技術,成為了地圖“升維”的不二之眩2023年9月,高德地圖推出了產品“奇境MAX”。它可以把傳統(tǒng)的平面圖渲染成3D模型,讓地圖上原本干巴巴的點位,變成可以立起來的三維景觀。而眼下,3DGPT的介入,又在效果、成本等方面,為高德的3D化努力提供了新的技術動力。

高德V15的第三項重要更新,來自語音交互。AI領航員是原生的大模型應用,可以簡單理解為地圖版本的“Siri”。通過大模型的對話能力,用戶可以直接擁有自己智能化和情感化的語言助手,它不僅能提供天氣查詢、尋找加油站等實用功能,甚至還能安慰駕駛員的情緒。

從古巴比倫到AI時代,地圖是怎么“活”起來的?

高德V15的另一項重要更新是“衛(wèi)星求救”。該功能上線僅僅數(shù)日,就幫助了用戶得到及時救援:9月3日晚,一位外地游客前往西藏自治區(qū)哲蚌寺后山徒步,因網絡信號不穩(wěn)定遭遇迷路。由于海拔過高、晝夜溫差極大,該游客出現(xiàn)了呼吸困難等高反緊急情況。第一批救援團隊在接到游客報警后很快趕往現(xiàn)場,但由于當事人身體情況過差無法下山,所以第一梯隊隊員利用高德地圖衛(wèi)星求救功能向后方發(fā)送求救并持續(xù)更新位置,最終,在定位系統(tǒng)的幫助下,原本5個小時的路程,縮短到了2個多小時,兩批團隊成功對接,并最終完成營救。

高德V15是高德地圖技術實力的展現(xiàn),它還證明了地圖這種工具在AI時代的優(yōu)勢:生成式AI所提供的能力,正好與地圖的痛點對應。

03 天然契合

盡管蘋果的AI技術被大眾外界詬病,但這仍然不影響這家公司的股價借助AI概念在近期一路上漲,PE超過30倍,甚至有些要取代英偉達,成為最強AI概念股的趨勢。

這當然不是因為蘋果的大模型能力超過了Open AI,而是市場越來越認識到,AI的核心,是數(shù)據規(guī)模和應用場景這些恰恰是蘋果的優(yōu)勢。龐大的出貨量提供寶貴的流量和數(shù)據資源,豐富的文字、文檔、圖片處理需求,又為大模型提供了貼切的應用場景。

高德地圖與蘋果并不屬于同一行業(yè),但與蘋果近似的是,這一地圖軟件也與AI存在著極高的契合度。

首先,地圖是天然的數(shù)據常

從高精度地圖采集車等方式采集到的地理數(shù)據,再到用戶的使用習慣、出行規(guī)律,地圖行業(yè)擁有著在科技行業(yè)頂尖的數(shù)據數(shù)量。通過對這些數(shù)據進行訓練,AI能夠實現(xiàn)對用戶軌跡和消費的預測,還可以實現(xiàn)導航決策,甚至是為企業(yè)提供經營層面的幫助--這正是高德集團旗下高德云圖正在做的重要工作。

這意味著地圖擁有AI合適的土壤。而與此同時,AI的“果實”,也是地圖最需要的。

眼下,全球AI行業(yè)整體存在需求不足。無論是C端的ChatGPT,還是B端的各種開閉源大模型,都面臨著客戶的不足。這種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,AI所產出的服務,與許多行業(yè)的需求并不吻合。

但在一些垂直領域,比如辦公軟件、自動駕駛等,AI正在解決真實的需求,并為金山、微軟、特斯拉等企業(yè)提供了大量高毛利收入。

地圖也是這樣的行業(yè)。

首先,地圖是一種以視覺為核心的產品,而視覺是AI技術良好的應用常通過神經渲染等前沿技術,一些平面圖形能夠“拔地而起”成為立體化的時空模型畢竟世界本來就是立體的,那么最好的地圖,也理所應當是立體的。

這是高德地圖在最近幾個版本中的重點更新方向,比如奇境MAX,以及高德V15版本中更新了3D立體地圖功能。通過這些功能,各種難以在2D地圖中表達的城市動態(tài)以更清晰的形式呈現(xiàn)。除了用戶體驗的提升,它還帶來了許多新的想象力,比如為數(shù)字文旅提供了可能性不久前,高德就與故宮博物院展開了合作,高德地圖將充分發(fā)揮在數(shù)字孿生、人工智能等技術優(yōu)勢,共同打造故宮博物院數(shù)字孿生應用示范 。而在B端,3D化可以為一些工廠等立體化的業(yè)態(tài)提供更直觀的立體模型,幫助他們進行運營生產商的展示和監(jiān)控。

從古巴比倫到AI時代,地圖是怎么“活”起來的?

在導航過程中,地圖則是以智能化的語音作為重要交互手段的。但用戶的需求往往是多元豐富的,比如尋找服務,規(guī)劃路線等,對傳統(tǒng)導航來說,這種交互顯得有些復雜。但這卻是AI的強項。高德V15版本升級了AI領航員功能,正是滿足了這部分需求。

視覺和交互之外,AI在地圖中的第三個重要應用場景是決策。

如今的地圖已經不僅僅是個被動的工具,更是能夠幫助用戶決策的智能化助手。事實上,早在高德地圖的V13版本中的北斗車道級導航2.0中,高德地圖就能夠精準識別路障、急剎車等因素,提前告知用戶,輔助用戶決策。

高德地圖V15推出了北斗衛(wèi)星無網導航功能。在AI技術的加持下,智能識別途中網絡不佳的風險區(qū)域,預加載導航信息,當網絡信號不穩(wěn)定時,自動切換到無網導航模式 。

對功能強大的AI來說,需求復雜不是問題,沒有需求才是問題。而地圖,恰恰能夠提供足夠的需求,它也因此天然適合AI時代。

很難想象AI時代地圖的最終形態(tài)會是什么樣的,正如站在2002年的視角,沒有人能預測到一家為汽車制作導航軟件的公司,可以成為打車平臺、餐飲平臺、票務酒旅平臺。那么同樣,站在2024年的視角,也很難預測一家地圖企業(yè),可以在未來創(chuàng)造多少價值。

贊助本站

相關熱詞: 巴比倫 時代 地圖 怎么 起來

相關內容
AiLab云推薦
展開

熱門欄目HotCates

Copyright © 2010-2025 AiLab Team. 人工智能實驗室 版權所有    關于我們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廣告服務 | 公司動態(tài) | 免責聲明 | 隱私條款 | 工作機會 | 展會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