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會信息港展會大全

Ai Pin兩位高管再創(chuàng)業(yè)!瞄準企業(yè)AI搜索,估值2500萬美元
來源:互聯網   發(fā)布日期:2024-10-10 09:53:07   瀏覽:3276次  

導讀:智東西(公眾號:zhidxcom) 編譯 | 汪越 編輯 | 漠影 智東西10月9日消息,近日,一款名為Infactory的AI事實審查搜索引擎已完成4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,由Bee Partners領投,A16z的Scout Fund、Alumni Ventures和FJ Labs跟投,最新估值達2500萬美元。 Infactor...

智東西(公眾號:zhidxcom)

編譯 | 汪越

編輯 | 漠影

智東西10月9日消息,近日,一款名為Infactory的AI事實審查搜索引擎已完成4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,由Bee Partners領投,A16z的Scout Fund、Alumni Ventures和FJ Labs跟投,最新估值達2500萬美元。

Infactory的核心團隊來自曾經打造過Ai Pin的Humane公司,CEO由Humane的前合作伙伴關系主管Brooke Hartley Moy擔任,CTO則是Humane前工程主管Ken Kocienda。

Humane曾于2023年獲得2.4億美元的風投資金,并于今年4月份正式推出Ai Pin。這款宣稱要做AI時代的iPhone的產品發(fā)布后,卻受到了廣泛批評和大規(guī)模退貨。兩位高管也于Ai Pin推出幾周后離開。隨后推出新的AI事實審查搜索引擎Infactory。

Infactory的特別之處在于,其使用大語言模型只是為了理解搜索查詢的意圖,而非搜索結果本身,搜索結果來源于實際可信數據源。產品旨在解決當前AI搜索引擎中結果不準確的問題,將采用訂閱定價,針對企業(yè)客戶,不面向消費者。

Ai Pin兩位高管再創(chuàng)業(yè)!瞄準企業(yè)AI搜索,估值2500萬美元

一、從Ai Pin到Infactory:探索AI事實審查新賽道

Humane由蘋果前高管Bethany Bongiorno和Imran Chaudhri于2018年創(chuàng)立,作為一家曾廣受關注的AI硬件公司,該公司在2024年4月推出了Ai Pin。

這款可穿戴智能設備被Humane寄予厚望,宣稱要成為AI時代的“iPhone”,通過語音控制實現打電話、發(fā)送信息和搜索查詢功能,定價為699美元,每月還需額外支付24美元的T-Mobile數據服務費。然而,產品推出后市場反應不佳,導致公司陷入困境。

Ai Pin兩位高管再創(chuàng)業(yè)!瞄準企業(yè)AI搜索,估值2500萬美元

▲Ai Pin(圖源:CNBC)

隨著Ai Pin市場銷售遇冷,Humane自6月起開始尋求買家,并與惠普及多家電信公司進行了洽談。此前,Humane曾獲得微軟、LG和Tiger Global的1億美元投資,最終融資總額達到2.4億美元。支持者還包括OpenAI的CEO Sam Altman和Salesforce的CEO Marc Benioff。

Ai Pin發(fā)布幾周后,Brooke Hartley Moy與Ken Kocienda相繼離職,并共同創(chuàng)立了Infactory,專注開發(fā)“以事實為核心”的AI搜索引擎,幫助企業(yè)在自己的數據庫和開放網絡中獲得準確、透明的搜索結果,以解決目前大多數AI搜索工具無法提供準確答案的問題。

Infactory現已完成4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,本輪融資由Bee Partners領投,A16z的Scout Fund、Alumni Ventures和FJ Labs跟投,估值達2500萬美元。

二、“以事實為中心”的AI搜索工具

Infactory的CEO Brooke Hartley Moy在加入Humane前曾效力于Salesforce、Slack和Google,而CTO Ken Kocienda則在蘋果公司工作了15年,曾為初代iPhone開發(fā)鍵盤自動糾正功能。如今,他們的目標是通過Infactory,幫助金融、保險、醫(yī)療和SaaS等對數據準確性要求極高的行業(yè),提供高質量、透明的搜索結果。

Kocienda表示,Infactory的AI工具通過分析企業(yè)數據庫中的內容,智能判斷能否回答某些問題,若無法提供可靠答案,則拒絕編造信息。

目前,Infactory仍處于alpha測試階段,團隊正在與設計合作伙伴緊密合作,預計將在2024年底推出正式產品。Hartley Moy指出,盡管許多企業(yè)并非AI原生公司,但它們希望通過Infactory參與AI生態(tài),獲得可信賴的AI搜索服務。

Infactory的核心技術在于,它并不依賴大語言模型來直接生成搜索結果,而是借助大語言模型理解查詢意圖,再從可信的數據源中提取答案。這種方法確保了搜索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例如,在醫(yī)療領域,醫(yī)生可以使用Infactory搜索患者數據,確保不同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不會產生副作用。

但是,Infactory的發(fā)展也面臨挑戰(zhàn)。首先,企業(yè)必須確保數據源的可靠性和及時性;其次,隱私和數據偏差問題仍需解決。此外,確保模型在不同環(huán)境下的公平性也是重要議題。

Kocienda說,在數據庫、網絡和移動應用程序時代,目前的數據還沒有為自然語言模型做好準備。Infactory專注于利用AI來研究企業(yè)的數據,從語義上理解數據中的內容,并根據數據中的內容判斷哪些類型的問題可以回答,不能回答的時候拒絕回答,而不是進行編造。這是許多AI聊天機器人都在努力解決的問題。

結語:解決AI搜索痛點,Infactory的未來發(fā)展

當前,谷歌、微軟、OpenAI和其他公司正在主導一場生成式AI軍備競賽,幾乎每個行業(yè)的公司都在爭先恐后地添加由大語言模型支持的AI聊天機器人和agents。預計該市場的收入規(guī)模將在十年內突破1萬億美元。

但是,許多AI工具因生成不準確或無意義的答案而飽受批評。Infactory則試圖改變這一局面,Kocienda表示,我們始終確保,問題進入大語言模型后,輸出的答案是透明且可追溯的。

從長遠來看,Infactory這種高精度AI搜索技術有望提升信息的可靠性,避免假信息的傳播,解決當下AI搜索的痛點。

文章來源:CNBC

贊助本站

相關內容
AiLab云推薦
展開

熱門欄目HotCates

Copyright © 2010-2025 AiLab Team. 人工智能實驗室 版權所有    關于我們 | 聯系我們 | 廣告服務 | 公司動態(tài) | 免責聲明 | 隱私條款 | 工作機會 | 展會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