劃重點
012024年上半年,中國公有云市場IaaS+PaaS同比增長12.2%,其中PaaS表現尤為突出,同比增長達21.9%。
02阿里云在國內IaaS市場份額環(huán)比提升0.6個百分點,達25.9%,在PaaS市場份額提升2.4個百分點,達26%。
03企業(yè)用云深度增加,云上PaaS產品相對自建的優(yōu)勢不斷擴大,推動公有云PaaS市場的新一輪增長。
04全棧上云逐漸成為主流,阿里云為包括吉利汽車在內的多家汽車企業(yè)提供智能駕駛研發(fā)云解決方案。
05由于AI技術的興起,云計算成為企業(yè)數字化轉型的堅實底座,為AI應用爆發(fā)提供強勁驅動力。
以上內容由大模型生成,僅供參考
10月30日,IDC發(fā)布《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(2024上半年)跟蹤》,今年上半年按人民幣統(tǒng)計IaaS+PaaS市場同比增長12.2%,其中PaaS表現尤為突出、同比增長達21.9%。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市場表現上看,二季度市場數據開始反彈,2024上半年中國公有云市場開始回暖。
作為行業(yè)領頭羊,阿里云的份額變化也體現出這一點。據第三方機構統(tǒng)計,今年二季度阿里云在國內IaaS市場份額環(huán)比提升0.6個百分點,達25.9%,在PaaS市場份額提升2.4個百分點,達26%;另一家機構Canalys給出的阿里云中國市場份額為36%,進一步鞏固了其行業(yè)領導者的地位。
保持開源開放姿態(tài),夯實IaaS+PaaS的全棧云計算能力,為大模型及AI保駕護航,讓阿里云邁入第二輪增長周期。以它為樣本分析行業(yè)大盤情況,具有一定代表性,其背后的增長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驅動因素。
企業(yè)用云深度增加
根據IDC的說法,2023下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進入戰(zhàn)略調整期。這是一種比較含蓄的表達,從2021年上半年至今,公有云IaaS+PaaS同比增速已經從接近50%降至12%,IaaS個位數增長、表現疲軟。在此前長達十年的國內云計算紅利期,得益于樂觀的企業(yè)轉型預期,IaaS基礎設施提供商迅速做大,互聯網云廠商、運營商云,以及浪潮、華為等硬件云廠商,都嘗到了這一波發(fā)展紅利。
受當前經濟環(huán)境與預期影響,企業(yè)開始縮減IT預算,投入放緩,對增量需求的決策周期也相應延長。這些變化反映到數據上表現為整體營收增速的遲滯。然而,更深層次的變化在于營收結構的調整:過去份額占比較小的PaaS,如今正在持續(xù)縮小與IaaS基礎服務之間的規(guī)模差距,這是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,而且PaaS是云計算當中非常體現軟件技術價值的部分。
究其原因,增長的直接動力來自于企業(yè)對PaaS服務價值理解的加深。
PaaS是企業(yè)IT架構的核心支撐層,大部分企業(yè)都有獨立的平臺部門或中間件部門負責PaaS產品建設和運維,投入大量研發(fā)和人員成本。由于過往對于技術“自主性”的追求,很多企業(yè)或者使用開源在云上自建PaaS產品,如數據庫、中間件和大數據等,或者自己在線下搭建數據庫中間件和大數據的集群,自己建設自己運維,無論哪種方式,對云廠商的PaaS產品消費占比不高。隨著云原生的普及以及開源技術體系的高速發(fā)展和迭代演進,企業(yè)無需擔憂被云廠商PaaS產品綁定,更無需投入大量技術人員去維護復雜而不斷快速發(fā)展的開源技術體系,將更多精力聚焦在應用的開發(fā),專注實現應用的創(chuàng)新迭代為企業(yè)帶來的業(yè)務增長。
云上PaaS產品相對自建的優(yōu)勢也在不斷擴大,無論在產品豐富度,還是開源技術背后的高可用運行環(huán)境,云PaaS產品提供了更高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,疊加軟硬一體的技術架構和自動化運維能力,具備超高的性價比;技術先進性上,云廠商更快捷的PaaS產品迭代速度,非常直接的幫助企業(yè)更快捷地擁抱大數據以及AI等技術的迭代腳步;業(yè)務連續(xù)性和數據安全性上,云PaaS產品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多活、數據備份和災難恢復等企業(yè)級能力;全球化能力上,云PaaS產品不僅提供了全球的快速部署能力,更提供了全球化的合規(guī)保障。這些優(yōu)勢進一步加速企業(yè)從自建向云PaaS產品的轉身,激活了云PaaS市場的新一輪增長。本質上,更多企業(yè)今天更加關注的是技術如何助力業(yè)務戰(zhàn)略目標的達成。
從過去對ECS云服務器的簡單需求,到現在企業(yè)內部紛紛組建大數據團隊,并開始對接云平臺上各類PaaS產品,恰恰反映出企業(yè)并非減少了對云的依賴,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做出的決策,讓更為敏感的數據資產跑在云上,從而加深了用云程度。阿里云PaaS份額環(huán)比增加2.4%的背后,反映了公有云在互聯網領域和更多行業(yè)的結構性調整,以及向PaaS進軍的結果。
以小紅書為例,搜推引擎與數據分析引擎貼合業(yè)務需求采用自研自建,存算分離數據湖底座基于阿里云EMR+OSS產品構建,是目前已知的至少是亞洲最大的云上數據湖,云上數據湖產品的穩(wěn)定性、性能優(yōu)化以及安全等眾多企業(yè)級能力為小紅書提供了可靠的數據底座,也進一步提升了小紅書對于數據價值的挖掘能力。
無獨有偶,領先的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也借助阿里云云原生數據湖3.0構建了自己的數據平臺底座,在成本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將離線任務性能提升40%以上,即席查詢性能提升30%以上,有效支持了數億用戶的內容推薦與智能語音交互體驗。
此外,在數據庫層面,大模型初創(chuàng)企業(yè)與游戲廠商正在圍繞云廠商的PaaS做拓展。由阿里云瑤池數據庫推出的多模數據管理平臺DMS,結合云原生多模數據庫Lindorm(采用DMS+X多模聯動架構),幫助月之暗面智能助手Kimi準確理解用戶的搜索意圖,整合并總結來自多種信息源的數據,實現精準和全面的信息召回,提升用戶的交互體驗。同樣方案也已應用于MiniMax公司的模型數據場景。
游戲公司在云原生數據庫合作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。隨著平臺服和游戲服大量上云,游戲公司對于數據存儲和運營的需求日益增強,這自然就帶動了數據庫產品的增長。阿里云結合自研的云原生數據庫產品PolarDB和AnalyticDB,有力支撐了游戲高峰期大規(guī)模在線并發(fā)、大規(guī)模存檔數據讀寫和版本更新以及游戲運營等典型場景,為《絕區(qū)零》、《心動小鎮(zhèn)》、《香腸派對》、《永劫無間》手游等不同類型的爆款游戲提供了更穩(wěn)定、更流暢的用戶體驗以及更及時的運營數據分析。
針對中小企業(yè)客戶,阿里云人工智能PAI的模型在線服務平臺PAI-EAS(Elastic Algorithm Service)推出競價實例、GPU資源共享、Serverless模型服務等一系列產品功能,能在保障AI應用在線率的同時降低部署成本。對于這些企業(yè)而言,PaaS降低了他們AI研發(fā)的門檻。
在一個張口閉口必談數據的商業(yè)時代,企業(yè)不再停留于過去對云服務器彈性計算的需求階段,而是圍繞大數據做復雜的云上部署,從而帶動了容器、中間件、數據分析、數據庫等PaaS層的技術繁榮。從云數倉、數據湖,到數據庫、云原生中間件、PAI,互聯網客戶在各個層面對用云需求的加深,已經成為了當前公有云PaaS增長的最大驅動力。研究表明,近80%的企業(yè)在建設數據平臺時傾向于采用多種數據引擎、多數據實例組合的策略。同時,AI的興起導致非結構化數據呈指數級增長,這些都為企業(yè)在數據的高效檢索和分析管理上帶來了更大的挑戰(zhàn)。統(tǒng)一開發(fā)、開放性、跨云服務……這些理念正在逐步取代相對傳統(tǒng)的封閉思維模式,促使企業(yè)從自建自用的數據管理轉變?yōu)椴捎酶鼧藴驶⒐芾硇矢叩脑粕螴aaS+PaaS一體化服務。
全棧上云逐漸成為主流
全棧技術上云是中國企業(yè)級市場擁抱云計算成熟度的一個重要表現。
據阿里巴巴二季報顯示,云智能集團營收同比增長6%,達到265.5億元,剔除股權激勵和攤銷的經調整EBITA利潤同比增長高達155%,一季度時該增速為45%。利潤變化的背后,究其原因是結構上的調整:阿里云正在逐步降低利潤率的項目合約式收入占比,轉而更專注于公有云與AI產品,打磨產品厚度。在公有云產品全面降價的前提下,實現了收入增長與利潤改善。
“阿里云正在圍繞AI時代,樹立一個AI基礎設施的新標準。” 在2024云棲大會上,阿里云智能集團CTO周靖人認為,AI技術變革觸達了計算機體系的方方面面,需要對全棧進行全方位的創(chuàng)新。不僅是網絡,還包括服務器、存儲、數據處理、模型訓練和推理平臺的技術架構體系,都需要圍繞AI做全面升級。
各類型的企業(yè)客戶都在加速全棧上云。前段時間,漢堡王中國運營公司TFI宣布關閉線下數據中心,全部業(yè)務系統(tǒng)遷至阿里云。為支持新店拓展與營銷創(chuàng)新,并解決過往運維上的低效問題,該公司舍棄了混合部署,將內部多套數倉系統(tǒng)統(tǒng)一遷移至阿里云自研MaxCompute和Hologres架構,通過離線以及實時一體化分析、存算分離,讓成本降低40%。同屬快消品領域的三得利(中國)正在基于阿里云的大數據產品構建集團大數據平臺,目前其核心系統(tǒng)已全面搬遷至阿里云平臺。
除了外資企業(yè),央國企也加速了全棧上云的步伐。中國石化最近宣布,年度自營充電量突破10億度,已累計建成充換電站超過8400座,覆蓋全國370個主要城市。據了解,這些充電樁都跑在阿里云上。這個場景對系統(tǒng)穩(wěn)定性、數據時延等要求很高,通過阿里云覆蓋全國的基礎設施與低時延毫秒級網絡,中國石化實現了全國充電樁快速接入,對充電樁進行集中在線運營和分布式管理,支撐業(yè)務迅速擴張到各省市,實現“全國一張網”。
目前,全棧上云的企業(yè)類型呈現多點開花的趨勢,海爾智家、OPPO、庫迪咖啡、通威股份、杭州熱聯等不同領域的企業(yè)都紛紛加入這一陣營。
另外,在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汽車企業(yè),包括中國一汽、小鵬、吉利、上汽、理想、比亞迪、梅賽德斯-奔馳、捷豹路虎等企業(yè)均與阿里云展開了深度合作。面向智能化、全球化時代,阿里云為包括吉利汽車在內的多家汽車企業(yè)提供智能駕駛研發(fā)云解決方案,支撐車企端到端智駕業(yè)務從研發(fā)到量產不斷提速。同時,雙方還在探索將大模型技術應用于汽車設計、生產、銷售以及售后服務的全鏈路中。
AI顯著提振云的增長
在阿里云智能集團的營收增長維度中,AI相關產品是重要一環(huán),有高達三位數百分比的同比增速。AI收入主要來自基礎模型公司、互聯網公司,以及金融科技領域、汽車等不同行業(yè)客戶。阿里云此前宣布產品全面降價,也讓AI相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得到提升。但目前公司內部并沒有將用戶規(guī)模、MAU等作為首要指標,而是更注重產品力的打磨。
例如,自去年云棲大會上發(fā)布的通義家族智能編程助手靈碼,服務一年來已躋身市場份額第一。今年6月,哈集團已接入阿里云通義靈碼專屬版,AI代碼采用率超過25%,提效19%。靈碼還在金融、制造、互聯網、交通、汽車和能源領域得到廣泛應用。2024年云棲大會上,通義靈碼迎來進一步的技術升級,使得編碼與開發(fā)效率得到更高的提升。
“這兩年,阿里云應對AI的爆發(fā)趨勢,在高性能計算、存儲、網絡、調度等基礎架構層面做了非常多的技術升級!卑⒗镌浦悄芗瘓F資深副總裁、公共云事業(yè)部總裁劉偉光在2024云棲大會上說,今天云計算公司提供AI支撐絕不僅是簡單提供GPU的推理訓練集群,而是要考慮多種GPU之間的通信和協(xié)同效應,以及不同應用跨數據中心之間的協(xié)同。在將萬卡,甚至十萬卡推理或訓練集群組建成一臺超級計算機的同時,必須具備異構芯片的協(xié)同調度能力。
AI時代對云計算全棧技術提出了全新的要求,算力由以CPU為中心向以GPU為中心進化,IaaS和PaaS云產品為適應AI技術的探索、研發(fā)產生了體系化的快速迭代,這一切讓云計算成為這個時代堅實的底座,為企業(yè)的AI新征程提供支撐。
眼下,中國企業(yè)數字化轉型正逐步邁入深水區(qū),PaaS份額的大幅提升表明行業(yè)正在進入深度用云的新階段。AI猶如一個指揮棒,將大量參與者吸引進這個池塘里,致使分母增大了,各自的市場份額相比以前被稀釋。然而,競爭的局面不會停滯在5年前的水平,僅依靠ECS彈性計算和流量產品就能一招打天下。如今,深耕IaaS+PaaS一體化既是企業(yè)轉型的必要條件,也是平臺創(chuàng)造增量的首要需求。
阿里云能在金融、汽車、游戲等行業(yè)迅速占據市場份額第一,并在出海業(yè)務中保持領先地位,這一點并不令人意外。目前,阿里云在全球擁有廣泛的基礎設施,覆蓋30個地域的89個可用區(qū),并且在韓國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泰國和墨西哥建設了新的數據中心,成為亞太最大、全球前三規(guī)模的云計算平臺。相信在未來,隨著更多企業(yè)從上云、用云到用好云的階段逐步發(fā)展,市場上將涌現越來越多的增長機會,而第二輪的增長周期很快就會到來。
最后,2023是大模型爆發(fā)之年,云計算全面支撐了大模型訓練的算力供給,2024的當下,正是AI應用爆發(fā)之際,我們正在見證一個又一個AI原生應用從誕生,到改變企業(yè)生產運營、人們生活的全過程,而云計算也在模型的訓練推理、PaaS、MaaS等領域提供堅實底座。隨著AI應用需求的指數級爆發(fā),GPU的軟硬協(xié)同創(chuàng)新、異構算力的高效調度與利用、大語言和多模態(tài)模型的能力提升、模型服務和工具鏈的便捷易用,早已成為強烈的共識性需求,這些不僅預示著AI產品未來增長和利潤的巨大潛力,還將為云計算的增長提供強勁驅動力。我們有理由相信,AI與云計算的結合將開啟一個充滿想象的新時代,未來的增長和利潤空間無限廣闊,值得我們滿懷期待。(本文首發(fā)于鈦媒體APP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