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上海交通大學劉清坤副教授與美國康奈爾大學團隊合作,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微型變形超構機器人(Metabot)。
他們基于超材料構筑了一款尺寸小于 1 毫米的“微型變形金剛”,不僅可用微電子控制、可重構任意形狀,還能夠讓它進行可控的定向行走。
“微型機器人尺寸非常小,通常其只能進行腿部的局部運動,而我們的微型變形機器人能夠在大范圍內任意改變身體的形狀!眲⑶謇け硎。
圖丨劉清坤和超構機器人模型(來源:劉清坤)
這款微型機器人采用了基于剪紙結構的設計,并結合了電化學驅動的微型執(zhí)行器。它由多達上百個基本單元組成,包括約 100 個二氧化硅面板和 200 多個活動鉸鏈組成,而鉸鏈的厚度僅為 10 納米。
通過電化學驅動方法,這些鉸鏈能夠在短短 100 毫秒內帶動微機器人實現(xiàn)局部擴展和收縮,最大可達 40% 的面積變化。并且,它還能夠根據(jù)激活的鉸鏈不同,改變形狀并執(zhí)行多種運動模式。
微型機器人的設計靈感來源于自然界中能夠大范圍變形的生物,如細胞或變形蟲。
由于基元眾多,雖然靈活性高,但這也使得其在可控性操作方面變得非常困難。如何平衡機器人的靈活性和剛性,是研究人員面臨的挑戰(zhàn)之一。
基于此,他們通過精確電可尋址的驅動方式,嘗試讓這些基元能夠精確地實現(xiàn)目標形狀,并且一旦變形就能按照設計的模式穩(wěn)定、有序地保持在某個形狀,而不是隨意變形。
需要了解的是,這種微型機器人由力學超材料制備而成,它的獨特之處表現(xiàn)在,當材料在某個方向被拉伸至膨脹時,與之垂直的方向也會隨之膨脹。
這種叫做“拉脹”的材料具有負的泊松比,這與自然界材料在被拉伸時垂直方向會收縮的特性截然不同。
圖丨基于剪紙結構設計的微型變形機器人(來源:Nature Materials)
研究人員利用超材料的這種特性來開發(fā)可變形的微型機器人,因而將這種機器人命名為“超材料機器人”(Metasheet Robot),簡稱“Metabot”。“這不僅是新名稱,也代表了一個設計微型機器人的新概念!眲⑶謇ふf。
這種基于超材料制備的微型機器人,展現(xiàn)出了更高的靈活性和魯棒性。其結構由眾多的基元組成,這與傳統(tǒng)機器人的設計具有本質的區(qū)別。
傳統(tǒng)機器人通常只有一個主體和兩條腿,一旦腿部受損就可能導致行走功能喪失,而微型變形機器人即便部分基元受損,也能夠保持正常的運作能力。
在結構設計上,研究人員嘗試了多種形狀后發(fā)現(xiàn),六邊形結構在變形范圍和自由度上表現(xiàn)最佳。
與四邊形結構相比,六邊形結構不僅形變范圍更大,而且自由度適中,既不會過于僵硬,也不會因過于柔軟而變得難以控制。
“正是這種結構的獨特性,使得這款微型變形機器人在變形和移動性能上具有顯著優(yōu)勢。”劉清坤說。
圖丨微型超構機器人變形成多種三維形狀(來源:Nature Materials)
日前,相關論文以《電子可配置的微觀超材料片機器人》(Electronically configurable microscopic metasheet robots)為題發(fā)表在 Nature Materials[1]。
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劉清坤和康奈爾大學王偉博士是共同第一作者,康奈爾大學伊泰科恩(Itai Cohen)教授擔任通訊作者。
圖丨相關論文(來源:Nature Materials)
這種微型機器人具有尺寸極小和強大的變形能力的優(yōu)勢,因而在生物醫(yī)學、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和微流控技術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。
例如,在微型機器人表面的面板上安裝帶有醫(yī)學標志物的傳感器或微控制器,以能通過人體腔道等復雜、狹窄的環(huán)境。
目前,該微型機器人還處于研究初期階段,面板上的功能尚未完全開發(fā)。
下一步,該課題組計劃進一步提升其性能,并在面板上搭載更豐富的功能,如傳感器、藥物載體、微控制芯片等組件,以實現(xiàn)無線控制,并通過處理器間的通信實現(xiàn)分布式控制。
與此同時,研究人員正在考慮將這種微型機器人集成到內窺鏡末端,以便通過微創(chuàng)手術的方式將其送入體內進行檢測和治療。
劉清坤指出,這種微型機器人不僅能夠釋放藥物,還甚至可能因其強大的變形能力,進行精細的操作動作。“這需要我們研發(fā)更強大的驅動器,以確保機器人有足夠的力量來抓取和移除病變組織,類似于柔性機器人或柔性機械手的功能。”
此外,在微型機器人表面還可安裝電極,利用電刺激的方式來治療病變部位,這將進一步增強其在微創(chuàng)醫(yī)療領域的應用潛力。
參考資料:
1.Liu, Q., Wang, W., Sinhmar, H. et al. Electronically configurable microscopic metasheet robots. Nature Materials (2024)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63-024-02007-7
排版:劉雅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