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25日消息,在過去的一年中,OpenAI重新開始對機器人領域產生興趣。這并不讓人感到意外,因為該公司已投資于多家初創(chuàng)企業(yè),這些企業(yè)致力于為Figure和Physical Intelligence等機器人公司開發(fā)軟硬件。同時,OpenAI重啟了四年前解散的內部機器人軟件團隊。
現(xiàn)在,OpenAI或將這一興趣推向新的高度。據(jù)兩位直接參與相關討論的人士透露,該公司近期正考慮研發(fā)一款人形機器人。
值得注意的是,人形機器人通常擁有兩條手臂和兩條腿,這與倉庫或工廠中常見的機器人截然不同,后者有時僅有一條機械臂,在裝配線上執(zhí)行重復任務。人形機器人的開發(fā)者認為,相較于需要改變物理環(huán)境以適應新型機器人,人形機器人更能輕松應對人類在物理世界中常見的各種任務。
然而,對于OpenAI而言,任何潛在人形機器人項目似乎都不如其當前正聚焦的技術重要,比如備受贊譽的推理模型,能夠協(xié)助自動化多種軟件工程與分析任務的智能體等。
但不可否認的是,OpenAI正考慮研發(fā)人形機器人這一事實,凸顯出該公司日益膨脹的野心,它已經(jīng)涉足從搜索、網(wǎng)絡瀏覽器到服務器芯片、數(shù)據(jù)中心規(guī)劃等多個領域。此前也有人預測,OpenAI(以及谷歌)開發(fā)人形機器人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,因為埃隆馬斯克(Elon Musk)曾預言,這類產品將帶來高達1萬億美元的市場機遇。
這也揭示了另一種趨勢:OpenAI傾向于與其部分最大的客戶和合作伙伴展開競爭。
OpenAI對人形機器人的濃厚興趣,可能會使其與自己投資的兩家專注于人形機器人技術的初創(chuàng)公司Figure和1X Technologies,產生直接的競爭關系。今年早些時候,OpenAI宣布與Figure合作,為后者的機器人提供先進的人工智能模型。此后,F(xiàn)igure多次展示了其機器人新增的功能,例如能夠與人類進行流暢的對話,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OpenAI提供的軟件支持。
類似的情況我們先前在人工智能營銷公司Jasper身上見過。2022年11月,Jasper被OpenAI決定發(fā)布ChatGPT的決定打了個措手不及。之后,OpenAI又發(fā)布了自己的搜索引擎,與客戶Perplexity形成了競爭關系;同時,其編碼和文檔產品Canvas也與另一客戶、投資組合公司Cursor正面交鋒。
要使人形機器人能夠持續(xù)、穩(wěn)定地工作,研究人員還需攻克諸多挑戰(zhàn),包括在不熟悉的環(huán)境中自主導航,以及應對各種突發(fā)事件,比如當機器人正在嘗試疊衣服時,有人突然向它扔來一件襯衫,機器人可能會不知所措。大語言模型在此類場景中發(fā)揮著關鍵作用,它們能夠幫助機器人與人類進行有效溝通,并賦予機器人對世界及不同概念間關系的基本理解。
此外,多模態(tài)模型即那些能夠理解和生成文本、圖像及音頻的模型,也能賦予機器人“看見”并更好地理解周圍環(huán)境的能力。從生成式人工智能中汲取的其他技術,例如用于圖像生成的擴散技術,則有助于機器人克服諸如撞墻等物理障礙。
然而,OpenAI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雄心壯志也促使其對中國市場更為依賴。與電動汽車行業(yè)類似,中國在機器人供應鏈和制造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。但與中國公司更緊密的合作可能會遭遇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阻力。OpenAI一直試圖通過強調在美國建立數(shù)據(jù)中心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,并確保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保持領先地位,來贏得即將上任的新政府的青睞。(科技新聞特約編譯金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