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的領域,小米要向蘋果、Meta發(fā)起挑戰(zhàn)?
2月6日有網友發(fā)文表示,小米眼鏡官微上線,預示著小米AI眼鏡即將到來。隨后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辟謠,小米眼鏡官微多年前就已注冊,并非最近上線。
(圖源:微博截圖)
盡管王化對小米官微一事進行了辟謠,但并未對小米AI眼鏡發(fā)布時間發(fā)表意見。此前《科創(chuàng)板日報》報道稱,XR研究院透露,小米AI眼鏡原定2025年3月到4月發(fā)布,現計劃將發(fā)布時間提前至2月,與小米15 Ultra一同面世。
數碼博主@智慧皮卡丘則爆料稱,小米AI眼鏡已經入網,型號為“M2442G1”。由此來看,小米AI眼鏡依然有可能2月發(fā)布,借助小米15 Ultra的熱度,獲得更高的曝光量。
作為手機、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霸主,小米的產品已經給消費者留下了價格低、配置高的印象。每當一類產品爆火時,就會有許多網友期盼小米入場,推出低價高配的產品,將價格打下來。但“百鏡大戰(zhàn)”逐漸拉開帷幕,國內的雷鳥、PICO、XREAL、Rokid,國外的蘋果、索尼、Meta等諸多企業(yè)加入戰(zhàn)團,小米AI眼鏡突出重圍并非易事。
以AI為根基,小米再度發(fā)力智能眼鏡
在這款AI眼鏡之前,小米已經向智能眼鏡領域發(fā)起多次試水行動,并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別推出了MIJIA眼鏡相機、MIJIA智能音頻眼鏡。遺憾的是,因技術、供應鏈不成熟,再加上缺乏吸引消費者的功能,這兩款眼鏡并未掀起太大波瀾。
缺乏殺手級應用一直是智能眼鏡的痛點,即便強如蘋果,Vision Pro也落得個停產的下場。好在AI時代的到來,為智能眼鏡帶來了無限可能。前段時間閃極推出的AI拍拍鏡加入了AI記憶系統(tǒng)、AI云盤等功能,并且云端AI中心接入了數十個大模型,用戶可通過語音指令調用AI助手,實現導航、學習、聽音樂,使其實用價值大幅提高。
小米推出的MIJIA眼鏡相機,同樣融入了小愛同學的部分功能,可以實現實時翻譯、動植物識別等功能。在AI大模型滲透進各行各業(yè)的今天,小米AI眼鏡接入AI大模型板上釘釘。早前小米被曝將打造萬卡集群,并挖走了DeepSeek工程師羅福莉,大力推動AI技術研發(fā),小米AI眼鏡所具備的AI功能,值得廣大米粉期待。
(圖源:小米)
據《科創(chuàng)板日報》報道,2024年小米與供應鏈企業(yè)歌爾股份達成合作,首款AI眼鏡對標Meta Ray-ban,預期出貨量30萬臺以上。Meta Ray-ban首款產品Stories于2021年推出,2023年又推出了支持AI功能的第二代產品,2024年銷量超過100萬臺。
需要注意的是,與閃極AI拍拍鏡相同,Meta Ray-ban的兩款產品均搭載普通鏡片,不能顯示畫面,而小米的試水之作MIJIA眼鏡相機的屏幕卻可以顯示內容。
若鏡片不能顯示信息,用戶的交互便捷度和實用性難免會大打折扣,Meta和閃極的方案優(yōu)勢在于成本更低,且能夠增加續(xù)航時間。素以堆配置聞名的小米,在AI眼鏡領域大概率也將承擔起打破“科技霸權”的責任,為AI眼鏡配備可顯示畫面的鏡片。
小米AI眼鏡與MIJIA眼鏡相機大概率較為相似,會配備獨立芯片、電池,可脫離手機運行,通過AI大模型豐富設備的功能和提高交互體驗,并且支持鏡片顯示信息,用于導航、文字翻譯,甚至觀影。至于價格,參考MIJIA眼鏡相機當前官網售價2099元,小雷推測小米AI眼鏡的首發(fā)價格大概率在3000元左右起步。
(圖源:小米官網)
單純看產品,小米AI眼鏡依然極具誠意,但小米公司對其的銷量期望卻僅為30萬臺,可見在小米眼中,這款產品恐難以取得太好的成績。其中的原因倒不是小米的影響力不足,而是AI眼鏡至今仍屬于小眾需求。
維深信息在《AI智能眼鏡銷量跟蹤報告2024年度》中指出,去年國內AI眼鏡(不包括未接入AI大模型的藍牙音頻眼鏡/智能眼鏡,以及投屏觀影類AR眼鏡)銷量約為5萬臺,同比增加2%。一個市場規(guī)模如此之小的行業(yè),甚至讓人懷疑小米是否有入場的必要。
AI重新定義XR,行業(yè)大洗牌將至?
根據維深信息統(tǒng)計的數據,2024全球AI眼鏡總銷量為234萬臺,2025年有望增加至550萬臺,到2030年之前都將保持大約100%的增長率,行業(yè)發(fā)展迅猛。從產品分類來看,銷售的AI眼鏡中96%是AI拍攝眼鏡,僅有3%為AR+AI眼鏡,1%為AI音頻眼鏡。國內AI眼鏡銷量不佳,原因在于界環(huán)、李未可等品牌雖發(fā)布了不少AI拍攝眼鏡,但大多產品在2025年上市交付,2024年消費者可選的產品太少,同時AR+AI技術不夠成熟,AI音頻眼鏡則功能太少,難以扛起大梁。
(圖源:維深信息)
2025年大量產品上市,在AI和其他新功能的刺激下,國內AI眼鏡銷量很可能連翻數倍,進入銷量高速增長階段。擁有成長為下一代計算平臺潛力的XR設備,未來前景無限。AI眼鏡定義方面雖與XR存在一定的差異,但將AI與AR結合以提升實用性,無疑是AI眼鏡的未來趨勢。360集團創(chuàng)始人周鴻在談及AI硬件時直言,每個互聯(lián)網公司都可能會研發(fā)自己的智能眼鏡。
首款XR設備銷量不達預期的蘋果,不愿放棄XR市場,計劃在2025年推出價格更低的頭顯設備。Meta的XR部門Reality Labs在2024年第四季度營收10.8億美元,支出60.5億美元的情況下,依然堅持開發(fā)XR設備。即便2020年第四季度至今,Reality Labs累計虧損已達600億美元,Meta首席財務官Susan Li仍表示,這些投資對于開發(fā)下一代計算平臺是必要的。
扭虧為盈的關鍵在于打造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,現階段能夠解放雙手、第一視角拍攝、通過AI提升功能豐富性的AI拍攝眼鏡無疑是消費者最需要的產品。閃極AI拍拍鏡共創(chuàng)版上線就被搶購一空,原因也在于此。
未來隨著芯片、電池、顯示技術的進步,AI眼鏡將陸續(xù)加入AR功能,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價值。2024年全球AI眼鏡銷量之王Meta,便計劃2024年推出Ray-ban第三代AI眼鏡,高配版配備可以顯示畫面的鏡片,2027年推出旗下第一款真正的AR眼鏡。
當前國內在售的AR眼鏡,功能大多以投屏觀影為主。相較于VR和MR,真正的AR眼鏡的功能更加復雜,需要大量技術積累。Meta在VR、AI眼鏡獨霸全球半數以上市場的情況下,依然步步為營,穩(wěn)扎穩(wěn)打探索AR發(fā)展路線。
(圖源:小米)
XR行業(yè)屬于藍海市場,AI與AR結合的產品更是擁有成為下一代計算平臺的潛力。即便現階段該行業(yè)市場規(guī)模較小,正如周鴻所言,為了爭取到先發(fā)優(yōu)勢,每個互聯(lián)網公司都可能會研發(fā)自己的智能眼鏡。
小米在手機行業(yè)成績斐然,財力充足的情況下,自然也要向XR行業(yè)探索。MIJIA眼鏡相機產品成熟度不足,可從設計理念到功能特性,放到今天來看無疑是超前的,換個芯片再加個AI大模型后,都要比許多在售的AI眼鏡更具競爭力。小米新一代產品加入更多功能后,有望改變當前AI眼鏡,乃至整個XR行業(yè)的格局。
小米入場,AI眼鏡行業(yè)會大爆發(fā)嗎?
2021年,小米CEO雷軍表示,汽車是他這一輩子最后一次重大創(chuàng)業(yè)項目。然而雷軍可能要食言了,AI+XR潛力不輸手機,稱得上重大創(chuàng)業(yè)項目。當初小米進軍汽車行業(yè),許多業(yè)內人士認為,手機行業(yè)已成為紅海市場,位列全球銷量第三的小米難以超越三星或蘋果,才會開拓新業(yè)務以尋求突破。
小米汽車上市首年累計交付超過13.5萬輛,巨大的成功無疑給了小米更多信心。引得蘋果、Meta等科技巨頭入場的XR行業(yè),將成為小開拓業(yè)務的下一個重點領域。
不過“價格屠夫”小米能否在AI+XR行業(yè)再次揮起屠龍刀,將產品價格打下來,目前無法確定。從小米汽車的定位不難看出,小米急于擺脫“性價比”形象,新產品普遍定位高端。而且從高端向低端發(fā)展下沉市場容易,定位低端的品牌沖擊高端卻極為困難。
(圖源:小米)
全球XR行業(yè)入局者甚多,主打中低端市場的品牌也不少,小米很難肩負起價格屠夫的重任。好在,引領行業(yè)進步不能只看價格,堆配置、豐富功能具有同樣的效果。不再追求性價比的小米SU7,硬件配置和智能生態(tài)仍是同價位的佼佼者。
MIJIA眼鏡相機證明了小米在AI眼鏡設計方面的超前性,融入AI大模型和部分AR功能后,MIJIA眼鏡相機的體驗和大概率能夠躋身第一梯隊。同時,小米擁有大多數XR企業(yè)難以企及的品牌影響力,能夠快速聚攏感興趣的網友,并吸引有需求的消費者下單。
XR行業(yè)仍處于起步階段,如同新能源汽車行業(yè),發(fā)展過程中難免會有大量企業(yè)倒在路上,但當前任何企業(yè)都有機會。也正因如此,未來數年我們將看到更多企業(yè)進軍XR行業(yè),開發(fā)支持AI大模型的AR、VR、MR,或者研發(fā)純粹的AI眼鏡。但這場競爭并不完全公平,小米、蘋果、Meta等財力雄厚、影響力強大的企業(yè)更有機會笑到最后,甚至改變整個行業(yè)的格局,引領產品的設計思路與發(fā)展路線。